
(来源:黄埔视野)

近期,随着断供房、抵债房明显增加,以及年末计提和资本充足率考核临近,银行加速甩卖直供房,价格低至市价七折。
所谓银行直供房,指由银行作为出售方直接完成交易的房屋。
若企业或个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,银行通过司法程序取得房产,并在资产处理平台上线,通常以低于市场10%-30%的价格直销给购买者。
直供房并不是一个新概念,多年以来一直存在。
但与过去不同的是,目前提供直供房银行的机构增多,直供房的数量也随之增加。
不仅国有大行,各地城商行、农商行也纷纷加入卖房大军:
兰州银行挂牌直售房产达1779个,吉林银行超过2000套,天津银行接近1300套。
这一切背后,是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迫切需求。当借款人无力还贷,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抵押房产,然后以产权人身份直接出售。
数据显示,在阿里资产平台,开拍时间为11月1日至11日的银行直供房产较去年同期增长24.7%,较上月同期增长77.8%。
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约3.43万亿元。企业及个人贷款违约后以房抵债情况增多,导致银行持房量上升。
银行直接下场卖房,带来怎样的影响呢?
最大的影响是:重塑房地产市场定价逻辑。
银行直供房激增的区域,监管部门如不加以干预,有节奏地供货,很有可能踩踏式砸场,价格将进一步向下。
比如,一套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,最近以150万元成交,相当于打了7.5折。
当大量低于市价25%的房源涌入市场,周边二手房业主不得不跟进降价。
议价权完全转向买家,卖方不得不接受“以价换量”的现实。
对普通购房者而言,银行直供房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。
优势主要两个:产权清晰+价格打骨折。
一般来说,银行在售卖前已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,购房者不用担心陷入产权纠纷。
而此类房产的起拍价通常低于市场价,部分房源若经历流拍,还会进一步下调起拍价。
然而,便宜不等于划算,潜在风险不容忽视:
其一,清退不确定性。银行直售房产虽在产权上没有争议,但可能由于债务人还在使用房屋,导致及时清退存在不确定性。
其二,房屋状况隐患。此类房源可能因空置较久存在维护问题,或本身存在质量问题,购房者须实地看房核实。
其三,隐性费用。可能拖欠多年物业费、维修基金,甚至未办理首次登记。
其四,特殊限制条款。个别银行可能通过格式条款免责,或要求一次性付款、限制办贷时间。
银行卖房潮是市场转向的重要信号,说明市场进入风险出清的深水区。
出清的过程是痛苦的,但也是必要的。
这就像给一个化脓的伤口清创,必须把坏死组织切除,才能长出新的肉芽。
银行的七折、八折抛售行为,就是在充当手术刀的角色。这个过程会加速价格底部的形成。
对购房者来说,机会与风险并存,不能光图便宜,得仔细评估真实需求和风险。
真正的捡漏,不是买得便宜,而是买得明智。
往期相关文章 ]article_adlist-->老黄埔沿江困局,真的很头疼!扎心了,广州超1000万人没房
历史残酷真相,大城市房价仍会上涨
没有情绪价值的楼盘,活该被抛弃?
超高住宅被判死刑了?
珠城与郊区房价腰斩,谁更痛苦?
房价跌回十年前?结果令人窒息!
荡平老黄埔,卷死天河东?
黄埔刚需,何必去天河当炮灰
超新规对二手房毁灭性打击?
广州还剩多少亿万富豪?
]article_adlist-->读懂黄埔,看黄埔视野 ]article_adlist-->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爱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