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青浦区1327名“小青苗”志愿者穿着“青浦蓝”的志愿马甲,以热忱为帆、以专业为桨,为进博盛会注入青春动能。
把医者初心种进进博
有着15年从医经验的冬雷脑科医院国际医疗部的韩国医生朴永镇,平日里是诊室里专注问诊、细致研判病情的医者;而在进博会的展馆中,他身着“青浦蓝”马甲,手里拎着装满急救用品的药箱,成了守护参展者与志愿者健康的“移动防线”。

“展会人流密集,突发情况难预料,我们不仅要在点位上提供基础医疗服务,还要眼观六路,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”朴永镇说,前几天有位志愿者执勤时突然脸色发白,他立刻上前扶到旁边休息,判断是低血糖,递上糖和温水时,对方连说“谢谢”。
这是朴永镇第一次参与进博会,最触动他的不只是现场的活力,还有背后的贴心保障:“累了能找到歇脚的地方,冷了有暖乎乎的补给,连我们需要的应急物品,随时都能拿到,就像有个‘暖心后盾’,让我们能毫无顾虑地投入服务。”
把兴趣变成助人的光
上海政法学院大二的张冰冰,英语专业,喜欢日语——她总爱抱着日语原版绘本读故事,还会跟着动漫角色模仿语气、积累词汇,这份纯粹的热爱,竟在进博会的舞台上派上了大用场。

平时在学校,张冰冰常泡在图书馆,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语法要点,是她对专业的执着;如今在小语种翻译岗位,她化身耐心答疑的日语“小青苗”,遇到日本友人咨询,她总是先递上一个真诚的微笑,再用清晰流畅的日语讲解展馆分布、交通指引等内容。有位日本参展商因不熟悉中文导航,找不到与友人约定的汇合点,张冰冰不仅详细解释路线,还特意画了简易地图,直到他认清方位。
“以前总觉得‘奉献’是个很宏大的词,直到穿上这件‘小青苗’马甲,才发现奉献藏在每一次耐心解答、每一次主动指引里。志愿服务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,也让我更加理解奉献的意义。能以‘小青苗’的身份,在国际化的舞台上传递热情与善意,我觉得特别光荣。”张冰冰说。
用严谨守护服务温度
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攻读研究生的王誉,既有潜心学术的沉静,又有投身实践的热情。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专业的严谨成为了她在志愿服务中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
作为“小青苗”的一员,王誉把会计专业要求的“真实可靠、细致严谨”完美融入到每一项服务中。在展馆咨询台,她负责解答各种疑问,为了不出错,提前把展馆布局、交通信息记在小卡片上。一位参展商因忘记携带样品展示清单而焦急,她立即帮忙联系青浦志愿服务保障基地,并提供联系人,对方连连道谢:“多亏有你帮忙!”
谈及志愿服务的感受,王誉说:“会计的准则在于‘严谨’,而志愿者的信条在于‘真诚’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能力不仅能用于学术研究,更能转化为服务他人的力量。”
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,青浦区委社会工作部设立区级“志愿者之家”和7个流动补给点,提供心理舒缓、风采展示等“暖心服务”;升级志愿者服务装备,包括雨衣、保温杯、金嗓子喉宝等,累计发放物资20363件;还有文艺演出、集体生日会、按摩推拿等升级服务,用“细节关怀”传递城市温度。
爱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